“一斤菠菜抵兩斤豬肉”更需拎穩菜籃子
借助技術和政策,完善菜籃子工程,尤其是改革蔬菜流通機制,為菜農直接入市提供政策上的方便。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數據顯示:10月15日至10月22日,豬肉批發價每公斤19.73元,同一階段全國286家產銷地批發市場19種蔬菜平均價格為4.87元每公斤,比前一周上漲11.6%,同比上升27.4%;其中,菜花、茄子、菠菜、豆角和芹菜價格環比漲幅較大。有報道稱,在同一個超市,出現了一斤菠菜的錢可以買兩斤豬肉或三斤雞肉的情況,成為很多網友關注的一個熱點。
近期綠葉蔬菜為何出現價格跳漲?《經濟日報》文章分析稱,原因之一是生豬價格周期性下跌遭遇蔬菜供應短暫性不暢;一方面不良天氣對菜價的影響有短暫的滯后性。8月以來,河南、山東、河北、山西等地遭遇不同程度的暴雨侵襲,洪澇災害導致北方蔬菜主產區減產,為獲貨源,北方的城市開始向其他地區采購蔬菜,從而導致蔬菜市場出現了短期的供需緊平衡,致使蔬菜價格呈現整體性價格跳漲。
從需求角度看,蔬菜價格上漲,同樣也會帶動需求彈性變化。目前,蔬菜價格上漲主要集中在綠葉蔬菜,而土豆、胡蘿卜、冬瓜等則處于正常的價格區間,這可能會帶來強替代性消費現象,如菠菜、芹菜價格高了,價格敏感性消費者就會轉向消費其他蔬菜,從而緩解綠葉蔬菜的緊平衡現象。
據觀察,目前互聯網買菜平臺的綠葉蔬菜,雖然價格比之前出現一些上漲,但諸如芹菜、西蘭花等價格并沒有像一些超市、菜市場那樣高,剔除平臺補貼等因素,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綠葉蔬菜在供需上并沒有出現嚴重的供需失衡問題。
當前,積極有效降低蔬菜等農產品價格波動幅度,首先需要從田頭到餐桌整個環節重新梳理和疏導菜籃子工程,規范和整頓存在人為干擾市場價格波動的一些環節和流程。其次,搭建多層次肉菜市場供給體系,如在允許現有傳統菜市場和超市運營模式的同時,也搭建菜農直供市場,允許菜農進入市場販售自家的蔬菜等產品,為傳統的流動菜販提供一個固定的直售市場空間。再次,鼓勵農業電商平臺發展,打破時空限制,讓農民借助互聯網平臺,將自身的農產品售賣給更多消費者。此外,鼓勵和推進冷鏈物流行業發展,降低農產品輸送過程中的折損率。目前蔬菜等農產品批零高價差,很大一部分就是蔬菜在采購流通環節的折損率過高,大量蔬菜在中間環節遭到了浪費,冷鏈物流等的發展有助于降低蔬菜流通環節的折損率。
總之,當前菜比肉貴是一種短期沖擊現象,隨著蔬菜主產區產能逐漸恢復,價格回落可期。菜比肉貴更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借助技術和政策,完善菜籃子工程,尤其是改革蔬菜流通機制,為菜農直接入市提供政策上的方便。